帮扶多点开花 增收满枝硕果
——商洛总工会探索多元化扶贫模式纪实
“在家吃饭,在工厂上班,还能照顾上老人和孩子,一个月挣两千多元呢。”商州区北宽坪镇农兴村大庄沟贫困户唐晓红说话间不忘手里的活计,“要不是建这个厂,我们闲在家里没有一分钱收入。还是党的政策好,工会干部真扶贫。”宽敞的车间里,入厂就业的贫困户正在争分夺秒地焊接数据线,不一会儿,一大框成品数据线打捆包装。负责计量的技术员说,焊接技术含量不高,只要手快,一天能挣100多块钱,这是商洛市总工会量体裁衣为贫困群众定制的脱贫产业。近年来,商洛市总工会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实行一把手挂帅督办,对标户脱贫村出列,积极发挥工会优势,精心谋划全市工会助力脱贫方略,探索创新帮扶载体,整合资源精准发力,为助力全市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奠定了坚实基础。
由农兴到兴农的质变
农兴村地处高寒偏远山区,全村6个村民小组,373户124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41户489人,扶贫的困难可想而知。
据当地上了年岁的老人讲,农兴寄予了农业大兴的厚望。但事实上,愿望只代表了村民心中不灭的致富火种。
如何精准帮扶?脱贫的路子怎么走?上千双眼睛睁得轱辘转,一半是疑惑,一半是热切地期望。
市总工会常务副主席王湘率领精兵强将尽锐出战,在多次调研摸底后,选派具有农村工作经验的正县级干部余伟任驻村第一书记,常年驻村开展帮扶工作。
事实打消了群众的疑虑。驻村以来,市工会工作队立足村情实际,以抓产业扶贫、项目落实、扶智扶志、驻村管理、组织建设“五抓”为帮扶举措,全村发展桔梗等中药材770亩,实现户均增收3000元。发展菊芋订单种植384亩,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贫困户继续认领光伏67户201千瓦、户均分红3000元,认领食用菌68户34万袋,实现户均分红2000元。种植朝天椒、艾草等77户,户均收入6000元。发展养殖23户,户均收入5000元。组织农民工技能培训2场次330余人,全村累计劳务输出350余人,年增加收入400万元。
培育增收产业的同时,市工会把基础设施作为斩断穷根的重要举措,累计争取省市投资220万元,完成东沟5公里公路硬化和村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争取省住建厅资金110万元,提升村委会对面堤路结合工程。实施5公里自来水修缮,新打机井4眼,新建蓄水池3个。实施易地移民搬迁总计24户,改造土坯房33户……
“过去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腿泥,吃水靠肩挑,屋子像漆了一样黑,晚上走路低一脚高一脚的。现在水泥路通到家家门口,村容村貌也亮堂了,晚上出门还有路灯,群众的生产积极性越来越高。”村委会主任薛榜柱难以掩饰内心的激动。
农兴到兴农发生了质变。截至2019年11月,该村贫困发生率由帮扶之初的22.07%,降低到目前的0.32%,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620元。
由一点到全面的量变
如果说农兴村的变化是一条小溪的话,那么,商洛市总工会聚力帮扶就是波涛大海。
据了解,市工会累计争取资金700余万元,加大农兴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扶贫力度。同时,以村集体经济为试点,大力实施“社区工厂+甜蜜产业”项目。2018年引进陕西富卓电子有限公司建立“社区工厂”,投入资金15万元建成厂房280平米,并以此入股,公司以技术和流动资金及设备为股份,当年村集体分红3万元。带动16名贫困群众稳定定就业,人均月收入2000元左右。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2019年,市工会又投入资金30万元,在北宽坪镇移民搬迁点增设第一分公司,建起200平方米的厂房,解决40多名贫困户就地就近转移就业,人均月收入2000元左右。
“社区工厂+甜蜜产业”的效应持续放大。2019年10月,在市工会的扶助下,山阳县南宽坪镇第二分公司正式筹建。与此同时,投资15万元建立了中华蜂养殖专业合作社,建养蜂场房3间,购买蜂种100箱,带动全村发展养蜂12户300余箱。商洛市总工会探索出“社区工厂+甜蜜产业”扶贫模式,在省总召开的全省工会助力脱贫攻坚现场会上做了经验介绍,省市媒体分别作了专题报道。
大爱无疆,工会有情。在“学精神、守初心、补短板、促脱贫”主题党日活动中,商洛市总工会现场为电子工厂捐助发展资金30万元,捐资互助保险12.75万元,为村办公室捐赠桌凳3.2万元。
由一个村脱贫,量变到全市产业扶贫,商洛市总工会帮扶成效日益显现。目前,市、县(区)总工会已扶持贫困村建立社区工厂、专业合作社等村集体经济组织11个,涉及电子通讯、中华蜂、茶叶、蚕桑、食用菌等,带动600余人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联合市扶贫局深入实施养蜂产业“十百千万”工程,带动中蜂养殖7000多户、21万箱,创收1.2亿元。
由扶贫到带贫的蜕变
拓宽扶贫视野,让更多的贫困群众从绿色产业中实现增收,是商洛市总工会引领全市工会系统助力脱贫布下的“先手棋”。
在中、省《关于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指导意见》实施后,市工会率先在全市出台了《关于开展消费扶贫助力脱贫攻的通知》,将商洛名优农特产品纳入全市工会活动的物品采购清单,安排不低于30%的职工福利费,用于到扶贫部门认定的扶贫超市、农业经营主体以及贫困村、贫困户采购各类农特产品。目前,全市工会采购扶贫农特产品的达2300余万元。
准确把握旅游扶贫商机,与南京工会建立全面扶贫协作关系,大力推介“秦岭最美是商洛”“中国气候康养之都”“首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等商洛品牌,实施南京职工商洛疗休养项目,分别在丹凤县、商南县建立了2家职工疗休养基地,已接待南京市职工和劳模21批2240人,带动消费933万元。南京市溧水区王先生十分激动:“商洛真是天然氧吧,康养之都。”
充分发挥劳模、劳模单位(企业)在产业、资金、技能、信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组建劳模助力脱贫攻坚服务团,结对帮扶贫困村。经过工会组织,已有102名劳模(劳模单位)帮扶困难群众23000多人,涌现出张丹英、魏万林、金新康等一批劳模助力脱贫攻坚的典型。
市工会还将扶贫干部纳入“送温暖”“送清凉”“送职工互助保险”等“五送”活动范围,各级工会已筹资58万元,为3625名驻村扶贫干部办理了职工医疗互助保险;筹资110多万元,为4700多名扶贫干部“送清凉”“送温暖”,实现了全市驻村干部全覆盖。
帮扶多点开花,让贫困群众在各行各业中分享红利,商洛市总工会不断出招,帮扶不止,实现了由扶贫到带贫的蜕变。
春华秋实,岁物丰成。商洛市总工会连续两年被商洛市委、市政府评为帮扶工作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