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港建设政策加持 海南电影产业未来可期

2020-07-17 10:03   来源: 互联网

   

近年来,在海南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文化产业成为12个重点产业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影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排头兵,也引起了海南省的重视,并实施了一系列发展举措。特别是自2018年开始举办的“海南岛国际电影节”,正逐渐成为海南的文化新名片。

自6月1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后称“总体方案”)公布以来,围绕海南自贸港建设的讨论谈论便不绝于耳。那么,自贸港建设又将为海南电影产业带来哪些利好消息呢?结合政策解读和行业状况,我们有了以下思考,并希望能引发更多的讨论。

优惠的税收政策,为海南电影产业夯实基础

“海南岛国际电影节”连续两年的成功举办已经使海南吸引了众多电影人和影迷们的目光,为海南电影产业的发展壮大了声势,但是产业的发展最终还是要落到实处。如何启动海南电影产业的快速发展?如何吸引更多的影视企业落地?这些都是事关海南电影产业基础的关键问题。“总体方案”中有关“税收制度”的政策,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

首先,“零关税”可能使海南成为国内影视设备、影视器材交易中心。影视设备、影视器材等硬件的生产和交易是电影产业的重要一环,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高端影视设备和器材还大量依靠进口。尽管具体的政策还有待落实,但是如果能够就此实现影视设备和器材的自由贸易,那么海南未来将可能成为国内影视设备、器材的交易中心,以硬件贸易为海南电影产业的启动机不仅具备可能性,也能够与其他地区的产业定位区别开来。

其次,“低税率”有助于海南培育一批电影企业。未来,在“总体方案”范畴内,海南也将出台更多针对电影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一方面吸引国际、国内影视企业落户海南,另一方面也为有助于海南本土电影企业的发展。以海口市为例,今年出台的《海口市促进影视产业发展若干规定》中针对落户海口的影视企业除了给予税收优惠,还给予每年100-400万不等的奖励。长期来看,自贸港的低税率优势将很可能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电影企业,真正为海南电影产业的发展夯实基础。

人才的自由流动,为海南电影产业注入活力

电影产业作为一种文化生产,对人才的依赖性较强。由于历史积淀的原因,人才一直是海南发展的瓶颈,而电影产业人才更可谓匮乏,“总体方案”中有关“人员进出自由便利”的政策就为解决人才问题提供了许多可能。

首先,“人员进出自由便利”的政策就使海南电影产业引进人才的视野可以不仅局限于国内,更可以放眼全球。通过具体的政策措施,吸引国外电影产业发达地区的优秀人才到海南投资创业、务工就业或交流培训。这些国际优秀人才的引进,必将为为海南电影产业的发展注入活力。

其次,可能以海南为突破口解决国内电影产业的人才问题。国际分工和跨国合作已经成为全球电影产业的总体趋势,但是在政策的限制下,我国电影企业在与国外公司合作拍摄影片以及使用国外电影人才方面往往面临着较为复杂的审批手续,这不仅增加了制片成本,也不利于向国外的优秀人才学习经验。在“人员进出自由便利”政策的加持下,海南自贸港就可能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突破口,海南的电影企业可以充分参与到电影的国际分工中去,一方面从世界范围吸纳优秀的电影人才为本国的电影生产所用,另一方面近距离的向国外顶尖人才学习也将为我国电影产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资金的流动便利,为海南电影产业插上翅膀

众所周知,电影产业对资金的需求量极大。尤其是发展以“高概念”为特征的电影工业,更是需要大规模的资本支持。尽管随着产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电影产业也不断向境外资本放开。但是基于文化安全等多方面的考虑,境外资本投资电影产业仍然面临许多政策限制。

“总体方案”中有关“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的政策,则有可能使落户海南的电影企业获得融资上的极大便利,这不仅可以争取更高的单片投资,也有可能做大做强电影企业的规模。可以说,跨境资金的流动自由,相当于为海南电影产业插上了翅膀,腾飞指日可待。

海南岛绝美的自然风光早已使其成为许多电影作品的取景地,宜人的海洋气候更为电影拍摄提供了绝佳的自然条件。国家电影智库、未来影像高精尖中心主任侯光明就曾说过:“(海南)一年四季、一天24小时都可以拍电影,这是不可替代的资源优势。”

上世纪初,洛杉矶充足的阳光和温暖的气候吸引了众多电影制作公司,好莱坞随之成为美国的电影产业基地。如今的海南岛,不仅有自然环境的卓越优势,更有国家对于“自贸港”的政策加持,或许我们可以更加大胆的说,海南岛完全具备成为国际著名电影产业基地的条件。

海南电影产业,未来可期!


责任编辑:七七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华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