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与实践者:冯楠论大学校园建成环境的传播模式》
冯楠,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的博士,现任苏宁置业设计管理中心总监,兼任苏宁置业设计院院长,不仅在学术界有重要影响力,而且在实践领域有深远的影响。她具有独到的设计眼光,一直以来都以对建筑环境的深度理解和扎实的实践经验,为我们的城市空间改造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上海城市规划》2015年第5期中,冯楠博士发表了名为《媒介视角下大学校园建成环境的传播模式分析》的论文,引领我们以媒介视角重新审视城市设计。
冯楠女士在论文中开创性地提出了以传播学的视角来看待大学校园规划设计,这一全新的角度开启了我们理解校园规划设计的新视野。以传播学的视角研究校园规划,不仅为规划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框架,而且对校园规划设计的新的发展为我们揭示了一种新的可能性。她指出,人类发展的过程就是信息交流和传播的过程,信息化和媒介化更是当今社会的最大特点。校园环境远不止物理性质的建设,其传播性质在人们对校园认知和感知中占据关键地位,极大影响着人们对校园的理解与接纳。
冯楠女士将传播学中的信息理论融入到设计理论中,揭示出大学校园设计的内在关系,即决策者、设计师、受众、信息符号和校园建成环境5个核心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
这种由冯楠女士提出的全新的“五元设计环”理念模型,旨在用传播学的“传播者一校园媒介一受众”设计流程,基于符号学的“传播者一符号信息一建成环境”设计流程,以及基于环境行为学的“建成环境一符号信息一受众”流程对设计机制进行深度分析,从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理解和解析校园规划设计的框架。凭借其独特的“五元设计环”概念模型,冯楠女士成功地将传播学、符号学及环境行为学三个看似无关的学科应用于城市规划设计,使之变得互为补充,相互依存,形成了全新的设计哲学。
她细心研究了媒介视角下的校园环境传播,深度洞察人们对其的心理感知,并通过对比分析,明晰了高校校园环境在传播中面临的问题。她认为大学校园建成环境具备大众媒介的3个基本特征,即受传者的数量众多而且性质不确定、传播者和受传者的关系相对固定以及“信息的大量复制”。这种巧妙的类比无疑更加证实了冯楠女士的专业性与创新性,她对传播模式的洞悉为大学校园建成环境的设计添砖加瓦。
更为重要的是,冯楠女士的研究不仅限于理论,作为苏宁置业设计体系的负责人和院长,她带领着团队将这一理论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包括但不限于苏宁广场的改造与新建;苏宁御璟、檀悦、云著、悦城四大产品的打造,无论是商业地产还是住宅地产,都体现了冯楠女士对于环境建设及其传播模式的深刻理解。正是因为有了冯博士精妙理论的加持,使得苏宁置业的设计落地有了更大的说服力,推动了苏宁置业设计的综合发展。
“我们的目标”,冯楠女士在接受采访时说,“是在保证学术研究和设计水平的同时,为我们服务的所有人创造更好、更美、更宜居的大学校园和城市环境,做到真正的设计为人。”这正是冯楠女士这篇具有引领力的论文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无疑,冯楠女士的这种结合传播学视角来看待城市规划的新方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发掘和理解城市规划的新视角,为建筑设计界开启了全新的理论和实践道路。
以制度,流程,文化为主线,冯楠女士领导并推动苏宁置业探索并实践设计工作新模式,以期更高效的为社会、为客户提供服务,帮助苏宁置业在实践中提升设计水平和质量。
面对未来,冯楠女士的研究成果和理念将继续引领苏宁置业的设计工作,为城市规划带来更多的创新和发展,我们期待着她在未来能带来更多的理论突破和实践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