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告诉你,他们知道如何读诗,他们已经错了。
什么可以算作诗?有什么具体的方法来阅读和欣赏诗歌吗?
每当一首诗进入公众视线并引起讨论时,这些问题就会出现,使人们再次对诗歌的真实性感到困惑。专业诗歌研究者倾向于从写作技巧的角度来分析这一古老而复杂的艺术,而普通读者则更愿意凭直觉和本能来判断一首诗的质量。诗人们也有不同的答案:Milosz将诗歌定义为"对真理的热情追求";Rilke说诗歌不是情感而是经验,我们必须观察和体验一首诗。布罗茨基将诗歌创作比作"意识、思考和感受世界的巨大加速器",这是诗人对麻醉药或精神的依赖程度一样大的加速。
当鲍勃·迪伦因"在伟大的美国音乐传统中创造一种新的诗意表达"而获得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时,人们变得更加困惑。一般来说,诗歌应该以文本的形式出现在诗集中,而不是被歌唱家唱出来。但我们必须承认,有时我们确实感到优雅,感人,高贵和超越音乐,这是类似于读一首好诗。在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诗歌评论家、英语教授斯蒂芬妮·伯特(StephanieBurt)看来,诗歌实际上与音乐非常相似。读者喜欢各种各样的诗歌,就像不同的听众喜欢不同的音乐流派、不同类型的艺术家和不同风格的歌曲一样,尽管他们的工作原理、起源和目的有很大的差异。
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斯蒂芬妮·伯特开始教授如何欣赏诗歌,并思考人们为什么喜欢诗歌的原因。到目前为止,已有数百篇关于诗歌的文章在各大杂志上发表,被"纽约时报"誉为"当代最有影响力的诗歌评论家之一",但她建议读者"不要读诗",并在"不要读诗"一书中阐述了她的观点。她说,今天,许多老师和书籍都在指导学生如何阅读诗歌,但它也使得诗歌很容易被归类为单一的东西。在这本书中,她通过六个关键词重新赋予诗歌力量:情感、角色、形式、困难、智慧和社会。在她看来,诗歌--不是"诗",而是一首诗--应该被视为一套用文字创造事物的工具,比如纽约地铁,在那里,每列火车都有一条特定的路线,可以把人们带到不同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