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瀛观大水法开启数字化存档 文物如何能更接近观众呢?

2020-08-19 17:42   来源: 互联网

近日,颐和园管理处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化学院合作,首次开放了石刻文物的数字化档案,通过三维扫描、摄影测量、全景摄影等手段,全面记录了玉银关和大水法遗址。


如今,互联网和技术给博物馆更多的"跳出圈子"的可能性,网上参观展览、网上欣赏文物已司空见惯。借助数字技术,文物如何才能更贴近观众?


生活的远视"与"大水之道


那些对颐和园感兴趣的人可能会对"远营官"和"大水法"印象深刻。


图片:北京迎来大雪天气,一名游客在颐和园欣赏雪景。中国新闻社记者崔楠摄。


西阳故宫远景是乾隆时期的一组欧式宫殿,都是用汉白玉建造的,石雕也很精美。


大水法"靠近远营官的南面,是一套以石龛为背景的喷泉,其前后的椭圆形菊花喷泉池也有精美的喷泉,前后各有一座13层的洒水塔,当水龙头一起打开时,景色相当壮观。


不幸的是,他们在1860年被英法两军烧毁。目前只有一堵破壁。据报道,2018年,圆明园管理办公室对元营官和大水法进行了加固和保护工程。


为了留下这两处遗址的历史图像和历史遗迹,颐和园管理办公室首次委托北京大学考古文化学院进行数字化归档工作。


据报道,数字存档工作将利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三维激光扫描、全景摄影、摄影测量等先进技术手段,最终生成现场模式数据,支持桌面和移动接入,并提供系统维护服务。


除了云展之外,"数字化"还有什么?


不仅离营官和大水法很远,其他许多文物也可以通过数字技术"活着"。在网络时代,这也为博物馆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可能性。


例如,通过圆明园远景的全景拍摄和三维数据重建以及大水方法,可以拉近文物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如果举办"云展",游客可以通过手机"用手观看展览"。


从故宫的数字作品到"数字紫禁城",紫禁城在数字资源的收集和管理方面积累了20多年的经验。今年7月16日,又有"数字紫禁城"小程序在网上发布,进一步整合了紫禁城的在线数字服务。


记者发现小程序可以在网上参观展览。此外,还有"故宫名画"、"数字遗产图书馆"等类别。


数码云展"也满足了观众欣赏它的愿望。在此之前,中国的一些博物馆由于疫情的预防和控制而不得不关闭,在关闭期间,推出了一些在线展览,为观众提供更多样化的博物馆"云体验"。


博物馆:数字化N种可能性


在文物保护、文化研究等方面,"数字化"也可以发挥作用,这对博物馆来说是个好消息。


除了建立文物数字档案外,通过扫描收集到的大量数字文物信息还可以在博物馆的数字展示和文物的虚拟恢复中发挥作用。"北京古建筑研究所研究员李巍巍说。


此外,这些数据不仅可以用来制作网上展览,他认为收集到的文物数据也可以用于研究,如果文物因不可抗力而受损,那么以前保留的数据就可以更准确地收回。


换句话说,数字技术可以在虚拟世界中给博物馆文物另一种形式的"永恒生命"。


对于文物的保护,数字手段并不是万能的钥匙。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革新,文物展示的方式可以给观众带来更多有趣的体验,"李巍巍说。



责任编辑:iiihyt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华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