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 米高原受伤藏人的救治,广州医生吸氧做手术

2020-08-12 16:27   来源: 互联网

今天(8月12日),一位医生在病房吸氧的照片在网上流传开来。从他的外科衣服和手套上的血迹判断,他正在进行紧张的手术。所以问题是,这位医生是谁?你为什么要在手术过程中继续吸入氧气?


经过一次访问,记者终于解决了困惑:医生梁安静是中山大学中山医院骨科副教授。同一天,他在海拔5000米的西藏中巴县人民医院进行了骨折手术。由于高原手术消耗过大,供氧管不能挂在无菌环境中,只能通过医院中心供氧吸氧。这就是梁医生坐下来,在吸氧器口吸了几口氧气的场景。


回首舞台上的几次缺氧,梁博士仍然心悸。在高空操作不容易,这种内固定的发展需要体力和耐力的双重保护。


摩托车侧翻及腿部擦伤,男子严重受伤,立即就医


8月4日10:00,中坝县人民医院急诊科紧急收治一名46岁的骨折病人巴赞。当天上午,巴赞骑摩托车外翻被送往医院。根据检查和X线报告,巴赞左腿下部出现螺旋粉碎骨折。在医疗队内进行了一次紧急电影阅读会诊和讨论后,梁安京决定立即对病人进行外科治疗。


根据上周第一次骨折手术的合作经验,中山大学中山医院藏区抢救人员立即分道扬镳,为术前工作做准备。李立交护士和梁安敬医生一起选择了合适的设备并消毒;中坝县人民医院安排病人做术前抽血检查;由于中巴没有输血条件,为了减少术中出血的可能性和减少并发症的风险,梁安景、郑美光博士和袁玉红医生决定首次使用补血带和充气止血带,以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吸氧手术硬核医生高原教学


中午1点,手术正式开始。中巴县人民医院麻醉师索吉医生熟练地为病人进行了腰麻和硬膜外联合麻醉。梁安静在扁佳医生和罗杰博士的协助下,很快到达了病变部位。


骨折内固定的关键是减少钢板固定前的骨折,巴赞身高1.8米,医生在复位手术中的身体素质要求也较高。在5000米以上的高原,更不用说氧气含量只有广州的一半,少量运动会导致头痛和裂缝;医生和护士都会穿气喘吁吁的手术服和口罩,这就加重了手术的难度。


在手术台上,医生扶住病人的大腿,罗杰医生保持伤口暴露,而抢救小组郑美光博士和黄土城医生负责维持牵引。梁安经在探索骨折形态的同时,仔细地教当地医生复位的步骤和技巧。由于缺氧,梁安静每说一句就停下来喘口气。在此期间,他还出现心悸、冷汗等虚空症状,只能暂停手术吸氧,稍有好转,然后继续手术。此外,负责牵引的郑美光医生也因用力过大而伤了肩胛骨。

image.png

下午五时,在梁安京、郑美光博士、黄土成博士、袁玉红博士、李丽娇队长的带领下,在当地医生罗杰、索吉、德奎护士和紫珍护士的充分配合下,这个4小时的骨折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终于成功完成。


高原"展开帮助带",帮助准确的帮助


一周内进行骨折内固定两例,首次使用驱血带和气动止血带,中山大学中山纪念医院在协助西藏医疗队方面取得了一些零突破,通过"师、使徒"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带动了"传播与帮助"共同成长,通过几次外科教学,中巴县人民医院的医生和护士对独立完成四肢骨折和外科病人的诊断和治疗表现出了更大的信心。


高原的"传送带"更注重帮助和准确地帮助穷人。以前,中巴县急诊病人只能转到日喀则的上级医院接受治疗,远距离不仅会加重患者的痛苦,还需要家属承担较高的治疗费用。在中山大学中山纪念医院西藏医疗队的帮助下,中巴县人民医院的应急管理水平将有助于减轻当地家庭的医疗负担,有效地解决"重病返贫"问题,为中巴县增加"保险杠",防止再次陷入贫困!




责任编辑:萤莹香草钟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华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