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进劳动教育方面,要遵循一定的规则
最近,教育部发布了 "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 "纲要"),对劳动教育提出了更详细的要求和具体的实施方案,提出了劳动教育是什么、该教什么、怎么教等方面的专业指导,为地方和学校推进劳动教育的落地提供了重要依据。
《纲要》开宗明义指出:" 劳动教育是党在新时期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系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大中小学必须开展的教育活动纲要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劳动教育的基本理念,即主要目的是强化劳动观念,弘扬劳动精神,基本途径是强调身心参与,注重动手动脑,活动形式是继承优良传统,突出时代特色,内在动力是发挥主体作用,激发创新创造在此基础上,强调劳动教育具有鲜明的思想性,突出的社会性和显著的实践性三个基本属性,从界定什么是劳动教育,到明确劳动教育的基本性质和基本概念,统一了思想认识,为各地,各学校细化劳动教育实施方案提供了基本遵循。
纲要明确了劳动教育的总体目标和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重点推进了日常劳动教育、生产性劳动教育和服务劳动教育三种类型的劳动教育,明确了小学、初中、普通高中、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要求,既突出了各类教育的特点,又体现了先进性。上述总体目标、主要内容和学校要求是完善劳动教育实施计划应把握的核心要素。地方和学校可以以 "纲要" 为指导,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制定更具体的劳动教育清单,落实做好劳动教育和教育的问题。
要解决教育中没有劳动的问题,必须独立设置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在学科专业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在校外课外活动中安排劳动实践,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强劳动文化,等等。" 为保证劳动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一要根据劳动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要求,制定劳动素养评价标准,注重对学生劳动素养形成和发展的评价和分析; 第二,区分平时成绩评价,学段综合评价和学生劳动素养监测,分别提出相应的要求三要鼓励和支持运用大数据,云平台,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进评价方式,开展劳动教育过程监控和记录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引导和反馈改进作用
要在各地、各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必须进行总体设计和系统规划,形成劳动教育的总体实施计划。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的关系、劳动教育与其他教育活动的关系、传统劳动形式与新形式的关系。在组织和实施方面,强调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明确学校领导,建立机构或有关主管部门,建立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建立安全风险防范和管理体系,建立以学校、家庭和社会为基础的协调实施机制。
在条件保障方面,要丰富和拓展劳动实践场所,满足多样化劳动实践需求,完善经费投入机制,多种形式筹措经费。按照规定,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既可以安排公用经费等经费,也可以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